春生万物,北方大棚里孕育的食用菌也相继出菇了。近段时间,村里种蘑菇获丰收的消息,频频见诸新闻报道中。特别是像羊肚菌这样的名贵菌菇,种植成功的信息让不少人萌生“咱也种蘑菇”的冲动。
我国是食用菌生产、消费大国。近些年,小小菌菇已发展成为富民大产业。在农村发展食用菌产业,通过食用菌种植和加工,可以有效利用农田剩余面积和农业废弃物,帮助农民实现资源高效利用,进而促进农业增效升级。
同时,我们一定要清楚地知道,同其他农业种植项目一样,“种蘑菇”是有风险的,高收益的羊肚菌自然也是高风险的。而且,这种风险的难以处理的后果更甚于种植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,“高产”与“绝产”往往只在一念之间。
一位专注食用菌种植的“土专家”这样说过:如果种植羊肚菌有100个环节,其中一个环节做错了,就很可能颗粒无收。换句话说,食用菌种植风险点较多,诸如菌种选择、温度管理、湿度控制等,而且每一个风险点都存在“一票否决”的可能。
也许有人会说,现在有智能出菇房、蘑菇方舱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,技术问题不再是问题。事实上,智能出菇房、蘑菇方舱这些所谓高大上的设备,较为适合种植相对耐缺氧的常见品种,如金针菇、海鲜菇、秀珍菇等。由于这类蘑菇本身价格实惠公道,其与现代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相比,没有一点竞争优势。
此外,考虑到前期购置投入和日常用电成本等,智能出菇房、蘑菇方舱并不足以让农户轻松“躺赢”。这方面的“成功案例”或许有,但不成功的例子可能更多。
抛开技术路径、成本核算与市场销售等核心问题,艳羡进而效仿别人的做法,不可能真正做成种植项目。就食用菌产业而言,尤其如此。
因此,作为普通农户或者村集体,发展食用菌产业切忌盲目,一定想清楚、弄明白之后再出手。往上游看,有没有让人信服的菌种提供方,能不能选到健壮、优质、抗病的菌种;在生产中,有没有可靠的技术上的支持方,能不能为菌菇生长的全周期保驾护航;采收之后,有没有充分的销售经营渠道,能不能避免蘑菇鲜品砸在手里的风险……
如果以上这样一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了,建议先进行小规模试种,成功之后再逐渐扩大规模。稳扎稳打,而不是盲目冲动,这样才可以将种蘑菇的风险控制到最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