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18日,远安县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菌种无菌车间,工人两人一组“全副武装”,正在接种最新研发的珍稀菌种桑黄。
远安被誉为“中国春栽香菇之乡”,每年2至3月份是菌棒生产的“黄金时段”。上世纪80年代起,远安从野生香菇驯化出8404的香菇菌种,市场俏销,培育出的香菇大部分借道广东“漂洋过海”,带富全县2万余农户。
随着菌种、代料栽培等技术改进,香菇产量迅速增加,生产区域遍地开花,从山珍贡品变为大众食品。远安香菇也遭遇品种退化、价格下跌等瓶颈,种菇大棚不断萎缩。
今年,远安进军珍稀菌种研究,食用菌产业正从单一香菇,到羊肚菌、大球盖菇、红托竹荪、鸡枞菌、天麻、玉耳、金耳、药用菌桑黄等珍稀菌种。
食用菌种植,只需要适宜种植的代料,一年就有收益。一段时间以来,种菇成为各地热衷的扶贫项目、富民产业。
差异化菌种和种植技术提升,让香菇种植从温润的南方向北方转移,加上不同地域、海拔的错季种植,全国从南到北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常见的食用菌,基本形成鲜菇四季供应。
随州香菇交易快速地发展,十堰规模快速扩大,省内香菇产量迅猛增长。2018年,市场供大于求,鲜菇价格一度跌至2元/斤,刨去成本几无收入,菇农大幅亏损。
“部分地方起步较晚,新建的大棚、现代化程度高,规模大、产量高。”远安大自然总经理周华雄说,远安香菇种植时间长,设施设备相对陈旧,产量落后,竞争力弱。
超过40年的种植历史,并未帮助远安在竞争中胜出。经此波折,曾经香菇之乡种菇大棚正快速萎缩,种菇不挣钱,外出务工就成为首选。
2018年,茅坪场镇马家坪食用菌基地,迎来丰收。羊肚菌更卖出“天价”,10亩收入20万元。
消息不胫而走,政府组织村民大户前来参观学习。“珍稀菌”的种子从此萌发。早先基地负责人焦海涛发现羊肚菌在沿海有广阔市场,但直接引进的菌种,并没有好收益。
食用菌种植,对气温湿度要求比较高。同一菌种不同海拔、温湿度,出菇量,出菇品质各有不同,要想出品好、产量高,菌种必须适合本地特点。
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远安菌种厂,从1978年开始菌种培育,其改进、培育香菇菌种10余种。焦海涛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储藏几十种羊肚菌菌种,从中配制4个推广种植。
“珍稀菌遗传性状不稳,种植过程中易退化,香菇菌种退化周期在10年左右,而羊肚菌种植2年可能产量、大小都有变化。”焦海涛说,新菌种从研发到推广最起码5年,保持菌种更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。目前,该公司存有约300种菌种资源。去年4月,远安入选“第三批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”。
“今天的‘珍稀菌’如同80年代的山珍香菇一样稀有高价,市场空间极大。”远安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负责人宋鹏君介绍,远安食用菌产业基础相对较好,培育本地珍稀菌种是该县食用菌行业重点。目前,大球盖菇、红托竹荪、鸡枞菌、天麻、玉耳、金耳、药用菌桑黄等珍稀菌种,相继在远安试种成功。
2018年底,茅坪场镇平田岩食用菌基地种植大户范世荷听说羊肚菌收益好,开辟6个菇棚试种,没想到只长了6个菇,投入4万多元,颗粒无收。
范世荷请来宜昌市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世玲,从土壤开始全程整改,菇棚增加微喷系统,挂上温度计,随时调温,保证恒温生长环境。在专家指导下,当地羊肚菌产量每亩超过800斤。
“发展珍稀菌技术性很强,一哄而上可能是昙花一现。”宋鹏君说,菌种和栽培技术相辅相成,后续技术配套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。
为解决农户改种珍稀菌类技术难题,远安农业部门每年邀请技术专家组织珍稀菌技术推广;12个技术专家分布主要种植乡镇,一对一为农户服务;10个大型基地采取示范种植现场教学、实训方式,培训菇农珍稀菌种植技术。
县内9家专业厂家按标准化配方统一制作菌棒和菌种,点种成活后销售给菇农分散出菇,其中,灭菌、点种等高风险环节交给专业化公司运作,按0.7元/袋补贴给菇农,最大限度上降低农户产业风险,增加种植收益。
“我们率先在500亩规模内稳慎推广,在基地试种成功、积累经验后,将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广,辅以珍稀菌种植收入保险制度、产业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,降低农户种植风险。”宋鹏君说。
眼下,远安珍稀菌种羊肚菌长势喜人,即将进入采摘时节。经过技术改进和推广,该县珍稀食用菌种植比例已达20%。
我们注明为网友发布的曝光内容,都是出自于赤脚网()。 都是网友实名认证后自行在官网发表的,我们只协助转发,从不帮人发布曝光内容,也从不转发未认证用户发布的内容。 如需发布曝光内容,请自行在赤脚网官网按要求注册账号、完成认证,再自行发表。